(通讯员:吴祥恩、曲康)2019年5月8日-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联合海试,我校best365网页版登录吕万军教授团队自主研制“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课题二)完成水下20m、100m、700m三个深度的原位综合测试,实现了海水溶解甲烷、二氧化碳浓度的nM级别连续走航观测,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4小时,在调查区500m-600m深度层发现甲烷轻微异常和二氧化碳明显异常。
“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参加联合海试(左:仪器入水;右:实时数据显示及气体浓度异常)
本次联合海试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温明明主任牵头组织,冯强强工程师担任船上技术负责,海洋四号调查船承担。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长安大学、西安虹陆洋公司、金华市荣华公司等项目单位的近30名研究人员参加了联合海试。我校best365网页版登录博士后吴祥恩、博士生曲康、机电学院硕士生周涛、洪灿等参加了本次海试及出海作业“五小证”培训,承担了出海前深海拖体的码头调试工作;课题负责人best365网页版登录吕万军,以及机电学院倪效勇老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晓明老师先后进行现场和在线指导。
课题组成员开展“联合海试”出海前深海拖体码头调试
(从左至右依次为:课题负责人吕万军老师现场指导;拖体组装及水上供电通讯测试;甲板控制室仪器控制及数据记录;仪器出水后的清洗和维护)
本次海试结果表明,课题组研制的“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工作性能稳定、甲板通讯控制灵活、参数测量准确,可以开展长时水下连续走航作业。课题组将于2019年10月参加下一轮海试,力争实现2000米工作深度内的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浓度以及碳同位素实时连续走航观测。
新闻超链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项目编号:2016YFC0303900)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承担,我校best365网页版登录吕万军教授团队负责第二课题“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技术与装置研究”(2016YFC0303902)。课题组围绕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和试采工程的迫切需求,旨在自主研发一套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系统,开展海底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溶解气体浓度和碳同位素等多参量原位在线测量技术与装置的研发,提升海底痕量气体原位检测精度及效率,结合课题一“深拖式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形成一套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系统,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提供技术支撑。